這個展覽是2017年4月8日到8月28日在故宮博物院的展覽,已經是去年的事情,而且展覽也結束了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雖然展覽已經結束了,但誰知道緣分何時會讓你再次與這些名畫相遇呢?
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法國奧賽美術館,奧賽博物館的前身是火車站。奧塞車站是巴黎到奧爾良鐵路的終點站。在1939年時奧賽車站結束了鐵路的營運,1986年改建為博物館,主要蒐藏1848-1914年間的畫作、雕塑、家具以及攝影作品。而奧賽博物館位於塞納河的左岸,也就展覽名稱中的左岸緣由。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)
其實本身沒什麼藝術鑑賞天份,對於美術史的知識也隨著歲月逐漸消逝,但是秉持著一股沒看到著名畫作「拾穗」絕不甘心的怨念,我第一次去故宮博物院看畫展。
捫心自問對於米勒這個畫家,我了解不多,對於拾穗的印象,永遠封存在我的美術課本或是歷史課本那小小一角的圖片。
約兩個月前,查詢法國奧塞美術館有什麼名作是千萬不可以錯過的時候,發現奧塞美術館作品已經在台灣展覽。
感嘆千辛萬苦到法國看畫作,祖國卻已爭取到這個機會,到了奧塞美術館門口不免感嘆:「哎我都已經到了這裡,沒想到有些畫作卻在我的祖國展覽。」
這股怨念與執念一直在我心中徘徊不去,因此下定決心一定要來看台灣的展覽,特別是拾穗(因為我只知道這幅畫)。
坦白說我覺得這次的展覽無論是氣氛、佈置、語音導覽都做得很不錯。
每個藝術主義用背景顏色區分,讓觀展者知道自己停留在哪個時期的畫作。
簡約的色調,感覺真的像在逛私人展設畫廊一般,那樣的簡單卻高貴,似乎看得不只是畫作,而是體驗生活中的時尚。
再來要讚賞一下語音導覽,男、女聲音互換,讓人不會因為一直聽同樣的語調和頻率感到疲乏。
適當的背景音樂使聽眾融入情境,也不會因為聲音太過於單調而令人覺得睏倦。
接下來分享一下個人比較喜歡的畫作,因為展內禁止拍照,所以除了文章的第一張圖之外,其餘都是網路找到的圖片,以下的解說也是語音導覽機的內容,與跟大家分享。
強烈推薦大家一定要看任何展覽一定要租借語音導覽,除非你真的很了解該展覽之內容,不然看展覽時只是走馬看花,門票錢也付之東流了。
威廉布格羅:襲擾
此圖繪畫女子在收到情人來信 ,看似鎮定的外觀但內心騷動還是能藉由眉眼以及其姿態解讀。
圍繞在女子週遭的天使也象徵著愛神,正頑皮攪弄少女的一池春水。
這幅畫要是沒聽導覽我以為又是什麼聖母瑪麗亞啊、耶穌基督、宗教類畫作,結果完全與宗教無關,倒是有點希臘神話的色彩。
米勒:拾穗
此幅畫描繪在烈日之下,農婦們拾穗的身影,同時也象徵勞動階級群體的形象。
左邊藍色帽子的少婦動作矜持優美,似乎是謹慎挑選著稻穗。
中間橘色頭巾中年婦人行為則較為俐落幹練。
右邊的老婦年邁疲勞,身影佝僂,也代表勞作人民勞苦一生。
朱爾布河東:拾穗者之歸
距離米勒拾穗的畫作旁邊,展覽著這一幅拾穗者之歸畫作。拾穗為世代相傳習俗,代表著用勞力獲取食物,而拾穗取之於自然卻不傷大自然,歌頌土地。
相較與米勒的拾穗,此幅畫描繪日暮西垂,婦人拾穗而歸,塑造莊嚴畫像,此幅畫也從學院主義逐漸轉於現實主義。
朱爾斯:乾草地
這幅畫描繪麥田收割時,農人中午休憩景象。
農婦坐著發呆,兩眼發愣,而農夫則躺在一旁大睡,一臥一坐景象暗喻著男女有別,就算是勞動階級的女性,還是要注意自身端莊的姿態。
(原來不論東西方,男女不平等的觀念從古至今一直都存在著)
梵谷:午睡
此幅畫描畫烈日下,農人休憩情景。我覺得此幅與朱爾斯乾草地有異曲同工之妙。雖然畫風不同,但描繪著農人休憩,男女不同景象。
男子拖著鞋坦然而眠,而農婦依偎男子,側臥而睡,不失外界對於女子期望矜持的形象。梵谷的畫作以強勁線條,有力筆觸呈現,使其畫作獨特特別。
說句老實話,每個畫家雖然畫出來的畫作不同,但畫風相似,如果沒有提前告知是哪位畫家作品,真的非常容易搞混。
但梵谷的畫非常有鑑別力,就算把畫作旁名字遮住,還能判別出梵谷的畫作。
留言列表